阿难曰,吾从佛闻如是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时,佛在摩竭国因沙崛山中。王舍城内有大长者,奈女之子,名曰耆域,为大医王,疗治众病,少小好学,才艺过通,智达五经天文地理。其所治者莫不除愈,死者更生,丧车得还。其德甚多,不可具陈,八国宗仰,见者欢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是耆域,夜欻生念:“明至佛所,当问我疑。”晨旦敕家大小眷属,严至佛所。到精舍门,见佛炳然,光照天地,众坐四辈数千万人,佛为说法,一心静听。耆域眷属,下车直进,为佛作礼,各坐一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慰劳曰:“善来!医王,欲有所问,莫得疑难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耆域长跪白佛言:“虽得生世,为人疏野,随俗众流,未曾为福。今欲请佛及诸众僧菩萨大士,入温室澡浴,愿令众生长夜清净,秽垢消除,不遭众患。唯佛圣旨,不忽所愿!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告医王:“善哉妙意!治众人病皆蒙除愈,远近庆赖,莫不欢喜。今复请佛及诸众僧,入温室洗浴,愿及十方众药疗病,洗浴除垢,其福无量。一心谛听!吾当为汝先说澡浴众僧及报之福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告耆域:“澡浴之法,当用七物除去七病,得七福报。何谓七物?一者、燃火,二者、净水,三者、澡豆,四者、苏膏,五者、淳灰,六者、杨枝,七者、内衣,此是澡浴之法。何谓除去七病?一者、四大安隐,二者、除风病,三者、除湿痹,四者、除寒冰,五者、除热气,六者、除垢秽,七者、身体轻便,眼目精明,是为除去众僧七病。如是供养,便得七福。何谓七福?一者、四大无病,所生常安,勇武丁健,众所敬仰;二者、所生清净,面目端正,尘水不著,为人所敬;三者、身体常香,衣服洁净,见者欢喜,莫不恭敬;四者、肌体濡泽,威光德大,莫不敬叹,独步无双;五者、多饶人从,拂拭尘垢,自然受福,常识宿命;六者、口齿香好,方白齐平,所说教令莫不肃用;七者、所生之处,自然衣裳光饰珍宝,见者悚息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告耆域:“作此洗浴众僧开士,七福如是。从此因缘,或为人臣,或为帝王,或为日月四天神王,或为帝释、转轮圣王,或生梵天,受福难量。或为菩萨,发意持地,功成志就,遂致作佛。斯之因缘,供养众僧,无量福田,旱涝不伤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是世尊,重为耆域而作颂曰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观诸三界中, 天人受景福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德无限量, 谛听次说之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夫人生处世, 端正人所敬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性常清净, 斯由洗众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为大臣子, 财富常吉安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勇健忠贤良, 出入无挂碍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说人奉用, 身体常香洁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端正色从容, 斯由洗众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生天王家, 生即常洁净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洗浴以香汤, 苾芬以熏身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体与众异, 见者莫不欣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斯造温室浴, 洗僧之福报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四天王, 典领四方域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明身端正, 威德护四镇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月及星宿, 光照除阴冥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斯由洗众僧, 福报如影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忉利天, 帝释名曰因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重之宝城, 七宝为宫殿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勇猛天中尊, 端正寿延长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斯由洗众僧, 其报无等伦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世间转轮王, 七宝导在前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行四海外, 兵马八万四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宝照昼夜, 玉女随时供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端正身香洁, 斯由洗众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化应天, 欲界中独尊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相光影足, 威灵震六天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然食甘露, 妓女常在边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众德难称誉, 斯由洗众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梵魔三钵天, 净居修自然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净无垢秽, 又无女人形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梵行修洁己, 志淳在泥洹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生彼天中, 斯由洗众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为三界尊, 修道甚苦勤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积行无数劫, 今乃得道真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体玉为璎, 尘垢不著身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圆光相具足, 斯由洗众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诸佛从行得, 种种不劳勤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施三界人, 无所不周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众僧之圣尊, 四道良福田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德从中出, 是行最妙真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说偈已,重告耆域:“观彼三界人天品类、高下长短、福德多少,皆由先世用心不等,是以所受各异不同。如此受诸福报,皆由洗浴圣众得之耳!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说经已,阿难白佛言:“当何名此经?以何劝诲之?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告阿难:“此经名曰《温室洗浴众僧经》!诸佛所说,非我独造。行者得度,非神授与。求清净福,自当奉行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说是经竟,耆域眷属闻经欢喜,皆得须陀洹道,礼佛求退,严办洗具。众坐大小,各得道迹,皆共稽首,礼佛而去。